Zailushang

 · about 19 hours ago

“数字通”与香港虚拟资产合规框架速览

“数字通”目前是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提出的政策倡议,旨在在“一国两制”框架下探索为内地投资者设立买卖香港认可数字资产的特别通道,提升互联互通内涵。该设想尚处研究阶段,需综合评估国际形势与两地监管协同后方可推进。

一 概念与最新进展

“数字通”目前是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提出的政策倡议,旨在在“一国两制”框架下探索为内地投资者设立买卖香港认可数字资产的特别通道,提升互联互通内涵。该设想尚处研究阶段,需综合评估国际形势与两地监管协同后方可推进。

与此同时,香港已在2025年6月26日发布《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.0》,提出“LEAP”路线(法律与监管、扩展代币化产品、推进应用场景与跨界合作、人才与合作),并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统筹推进;其中稳定币监管已进入实施阶段。上述动向显示香港正以制度化方式完善数字资产生态,但“数字通”本身尚未落地。

二 合规交易渠道与参与条件

当前在香港合规参与虚拟资产的方式主要包括:

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(VATP):截至2025年6月30日,香港已有11家持牌平台,典型如OSL Exchange、HashKey Exchange。平台受证监会监管,执行严格的KYC/AML,并已支持港币/美元法币出入金与主流币种交易。

券商“综合账户”模式:截至2025年7月10日,已有42家机构(多为券商、银行等)通过“1号牌升级+综合账户”向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接入,客户可在券商APP内完成一站式资产配置。需注意:此类服务通常仅面向香港本地合资格投资者,并不对内地居民开放。

场外交易(OTC):线下现金/卡等方式便捷但合规与反洗钱风险较高。香港当局已就场外交易纳入监管开展咨询,尚未全面落地。

重点提示(与内地居民相关):在“数字通”未落地且现行监管框架下,内地居民无法通过上述合规渠道直接参与香港虚拟资产交易。香港证监会亦已按内地监管要求,明确禁止持牌机构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任何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(含现货ETF、期货ETF等二级市场产品)。
u_2085685630_134216616&fm_253&fmt_auto&app_120&f_JPEG.jpeg 50.9 KB

三 稳定币与代币化进展

稳定币监管: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已于2025年8月1日生效,香港金融管理局自当日起接受牌照申请,并在市场咨询后尽快发布落实指引。当局强调高标准与审慎推进,初期牌照仅会批出数个,并对KYC/AML、用户身份信息留存≥5年、禁止向匿名钱包服务等提出严格要求。

代币化与产品生态:在“宣言2.0”框架下,香港推进代币化证券(RWA)与合规DeFi探索,完善托管、交易、税务等配套。二级市场方面,港交所已上市6只现货ETF与3只期货ETF(覆盖比特币/以太币),为投资者提供合规的间接参与工具(同样受前述投资者适当性与地域限制约束)。

四 合规与风险要点

地域与对象限制:即便在港合规展业,向内地居民提供交易服务仍属政策红线;内地对虚拟资产相关业务仍维持严格监管与打击态势,跨境互联网导流、代开户、撮合等行为存在重大法律风险。

平台与产品选择:优先选择证监会持牌的VATP或“综合账户”合作机构;充分理解杠杆、衍生品、稳定币等高风险品种特性;妥善完成KYC/AML与税务申报。

市场与技术风险: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大、托管与私钥安全、智能合约与平台运营风险客观存在;务必做好资产分散、冷热钱包分层与风控预案。

注意:本内容仅用于信息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法律或税务建议。涉及跨境合规与交易,请在办理前咨询持牌机构与专业律师/税务顾问。

#数字通 #香港 #虚拟货币

作者 zailushang

来源 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