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能搞清楚公链,基本上就算搞清楚 Web3 了。 虽然它表面上看有几百条公链,但真正活跃的不到 200 条。 再看 TVL、协议数量、代币市值这几个核心指标,排名前 10 的公链,占了整体公链份额的七成以上。
所以只要能搞清楚排名靠前的这几条公链,基本就搞清楚公链是咋回事了。
咱们就拿TVL排名前12的公链,给大家举例,看他们具体有什么区别。先看前三甲,三足鼎立,比特币、以太坊、Solana,正好代表目前公链的三个大类型。
比特币系:以比特币为代表,主要用于价值存储,本身智能合约能力有限;
EVM 兼容链:以太坊为代表,它和以太坊家族的链,可以运行同一套智能合约,是整个 DeFi 生态的核心;排在前12里的以太坊、币安智能链、孙哥的TRON、Base、Arbitrum、Hyperliquid、Avalanche、Linea、Polygon,占得九席。
非 EVM 链:以 Solana 为代表,它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架构和语言,速度快,但生态独立,需要单独的钱包和工具。排在前12位还有一个sui,占两个席位。
所以,从这三条链就能看出:公链虽然有几百条,但基本可以归为这三大类。
插播一条知识,什么是EVM呢?EVM 就是以太坊的虚拟机,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区块链的操作系统。它能运行智能合约,让应用在链上运转。一条链如果兼容 EVM,说明它能直接用以太坊的代码和工具:
开发者不用重新写代码;
用户一个 MetaMask 钱包就能切换不同链;
整个生态能迅速对接上以太坊的资源。
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链都强调自己‘兼容 EVM’。
那了解这些公链分类,对你有什么帮助呢?
第一,判断代币所属链。
比如给你一个代币合约地址,你就能大体判断它是在哪条链上发行的。
像 EVM 链的地址都是 0x 开头,Tron 地址以 T 开头,Solana 地址是一串 32–44 位的随机字母数字,Bitcoin 地址一般是 1、3 或 bc1 开头。通过这些格式,你能快速辨别它属于哪条链。
第二,知道用什么钱包。
不同链需要不同的钱包,EVM 链基本都能用 MetaMask;Solana、Sui 、Tron都有自己专属的钱包。
第三,资金需要跨链。
你就要知道EVM 链之间的跨链相对容易,桥多、流动性大。
但要是从 EVM 跨到非 EVM,比如以太坊跨到 Solana,就要依赖特殊的跨链桥,难度高,风险也更大。
第四,评估项目时更有数。
EVM 生态成熟,项目多、工具完善,安全性相对高;
非 EVM 虽然机会大,可能性强,但失败率也更高。
所以,当你能区分公链类型,不仅是懂了一个概念,而是真正能在操作和投资里,少踩很多坑。希望以上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Reply